1. 首页 > 游戏攻略

德国和日本战争游戏策略 德国和日本打仗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5-07-19
摘要:二、创造历史2世界大战德国1、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有某国兵在未交战(或盟友,但无军事通行权)的他国领土上,且领土上还有本国兵,就极容易出现存档失败,比如你抢了法国一块地,他的,德国和日本战争游戏策略 德国和日本打仗

 

二、创新历史2全球大战德国

1、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有某国兵在未交战(或盟友,但无军事通行权)的他国领土上,且领土上还有本国兵,就极容易出现存档失败,比如你抢了法国一块地,他的盟友英国帮忙抢回去了,但兵不走了,过几回合,法国自己的部队造出来,这样八成是存不了档二是两敌对国的部队出现在一块区域,比如你德国抢了法国一块地,他的盟友英国趁你不注意将其解放,这时候你派兵去抢过来,下回合你会发现,土地是抢来了,但英国的部队和你的部队都站在那里。

2、要么再派支部队过去,要么把当地部队移开,再移过来,把英国部队化解。大家都说回合数多了,就容易不能存档,应该是由于那时候已经全球大乱,各同盟之间互相抢地盘,互相解放地盘,因此出现我所说的事务相对多。

3、一般出现不能存档,我就会看看全球各地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就派兵去化解,很多时候都可以搞定。

4、莫斯科会战后希特勒撤了从前大部分将领,他对军事有很大的干预行为,可以说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做顶尖决策。

5、南线德军主帅是龙德施泰特。鲍卢斯只一个主力军的军长而已,是被苏军俘获的顶尖将领。

6、苏联方面西南战线主帅是伏罗希洛夫监国防部长,不过他其实只是斯大林身边的混混。西南军区司令是格罗索夫大将,政委赫鲁晓夫,斯大林格勒守城部队主帅是崔可夫,他们是主要的苏军将领。

7、关于德军何故会失败,缘故很多。苏军虽然不如德军精炼,但整体战斗力还是特别强的,又地大物博,战争资源雄厚,动员后应该在德国之上。

8、斯大林格勒之战是德国42年整个夏季战役的最后一战,先前苏联做了撤退,军队保存完好,又拉长德国补给线3倍。双方都把斯大林格勒作为争斗焦点,苏联不断投入兵力,德国最终就顶不住了。

9、简单来说,要熬过开始的艰苦时光,一定要欠债过日子,欠下多少亿难题不大河蟹一开始基础资源实在太低了,别人都三级工厂起步,河蟹才一级的全部的资源,除了人力和生产力,其他都可以在国际市场买到中国最不缺人力了,最大的瓶颈就在工厂必须要有城市一心的进步工业啥也别出就是要工厂等到城市普及工厂水品和霓虹差不多的时候,基本就统一全球在望了还有每个回合中间多关注国际物资价格变动,除了煤矿你肯定会缺、粮食一般过剩之外,其他全部的物品都是有波动的,可以像抄股票一样炒原料想灭校长就尽量出步兵,由于步兵可以同步科技更新到顶尖,投资最划算,想灭小鬼子需要轰炸机海或者潜艇海,如果想灭长毛子需要骑兵,由于幅员辽阔用坦克会没油停下来,用步兵跑图太慢和美妖开打前先布置好各个边界,由于它盟友不是一般的多小编认为啊远交近攻、扶弱凌强、不怕对手兵多就怕对手工厂多后期的AI玩命出兵的时候,啥子海都不好使人,必需前期压制住。

10、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有某国兵在未交战(或盟友,但无军事通行权)的他国领土上,且领土上还有本国兵,就极容易出现存档失败,比如你抢了法国一块地,他的盟友英国帮忙抢回去了,但兵不走了,过几回合,法国自己的部队造出来,这样八成是存不了档

11、二是两敌对国的部队出现在一块区域,比如你德国抢了法国一块地,他的盟友英国趁你不注意将其解放,这时候你派兵去抢过来,下回合你会发现,土地是抢来了,但英国的部队和你的部队都站在那里。要么再派支部队过去,要么把当地部队移开,再移过来,把英国部队化解。

12、大家都说回合数多了,就容易不能存档,应该是由于那时候已经全球大乱,各同盟之间互相抢地盘,互相解放地盘,因此出现我所说的事务相对多。一般出现不能存档,我就会看看全球各地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就派兵去化解,很多时候都可以搞定。

13、创新历史2全球大战策略如下:这个游戏实际上就是注重资源和进步,初期除了抢占必要资源,其他无必要战争不是很重要。

14、以选中国为例,从下面内容多少方面入手:工业:上来进口350左右的煤炭,初期没有煤炭是很可怕的,等于工业处于停滞阶段,啥子都做不了。全部城市同时进步工厂,工厂数量和级别直接影响到生产水平和其他建筑建造速度。

15、也许会有些城市由于资源难题不能立即建工厂,然而不用管全部点上就好。(由于进口煤炭会大量减少资金储备,因此一般等到自身煤矿进步能够自给自足的时候停止进口。)

16、初期每个城市会有壹个小工厂,一般会加多壹个小工厂,等到二级工厂出来以后城市有条件够建3个的都建3个左右二级工厂,由于科技的缘故3级工厂出来的速度相对慢,因此先期多造一些2级工厂对生产建设都有利。军队:选用中国上来第一回合开始出兵伪满和朝鲜,把日本人赶下海,只用最上面两支骑兵带步兵的部队就够用了,不要怕和日本宣战,由于早晚他都要宣战和自己。

17、外交:初期中期会有一些小民族互相打仗,同时会轮流求援,尽量不要轻易答应,由于也许由于壹个随意的同盟导致短期加入一些大的同盟团体交战,没结盟的另壹个民族会主动找敌人结盟,初中期进步的时候过早地陷入战争泥潭可是大大地不利,等你守住疆土了发现科技和工业已经落后人家很多了,我上来就是安宁动向,尽量不和起相互冲突的民族结盟。科技:中期有富余的时刻和精力可以多造些大学和其他科技设施,有些科技是必须大学和某个建筑同时存在在壹个城市的时候才可以研究,等工业进入正常水平有时刻的时候多造些科技相关建筑出来。

18、大学科技设施越多研究速度越快。

19、在我的镜头里,焦距稍远,那人倏忽间又淹没于荷花丛中了,变成了一支摇曳滴露的荷花。当我离开镜头寻找目标的时候,那人正钻过低垂的柳枝,爬上北岸泥泞的斜坡,穿过一片芦苇丛,给西挪动着,慢慢爬上北边的“树干桥”,又滞留在细雨斜斜的桥面上,拍摄桥下的荷花。

20、那人下了桥,走在水边,像蜜蜂一样迷恋着每一朵荷花,恋恋不舍。他在我的镜头里,时而又迷失在荷塘里,变成了一朵秀丽的荷花。

21、他慢慢给我这边的石桥走来。待他一步一停地拍着荷花,慢慢地走上石桥,我旋转了一下雨伞,甩下一圈雨滴,摘下相机,递给他,请求说:“小伙子,给拍一张照片吧?”他似乎没听见我的话似地,一边打量着我,一边伸手接过我的相机。他给我拍了两张照片,微笑着说:“我没猜错的话,你姓申吧?”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令我大吃一惊。我一直以为他是个男孩子,不想却是个女孩子的声音。她说她姓刘,叫润华。我说你是二哥——老刘的女儿吗?她笑笑点点头。我说你家在修造厂球场西边的小平房住的时候,有印象吗?,她说那时候我才六七岁,没啥子记忆;记得我家在县委大院住的时候,你去过。

三、钢铁雄心2德国策略

这篇策略详细说明了德国从1936年开始到1941年为止这六年时刻的方方面面,是写给了解历史,喜爱在游戏中重温第三帝国扩张史,弥补德意志的战略失误,对游戏方法有初步了解的玩家的。那些喜爱追求游戏难度,并不遵守历史的超级玩家们就不必看了。

既然要遵守历史,那就一定要触发全部的史实事件,比如全力备战、慕尼黑协定、闪击波兰等等。同时游戏难度和敌人进攻性都设为中等好了。

个人认为第三帝国的战略失误有三。一是两线作战,在没有灭亡英国的基础上贸然进攻苏联;二是和日本结盟对抗中美;三是认错了海军的进步路线,言败航母,主攻战列舰和潜艇。

1.总战略。德国的总战略路线可以定为统一整个欧洲和北非,这需要通过领土占领、建傀儡政府和结盟三种手段来逐步蚕食欧洲各国,征服顺序可以定为波兰-法比荷丹-英国-北欧-巴尔干半岛-伊比里亚半岛-苏联,要把苏联定位为终极目标,在1941年之前不开战,同时双中等难度的苏联也是不会轻易宣德国的。

2.情报方面。金钱真贵,不宜在情报上多做文章,只要先在德法英美四国派满10个间谍,接着德国国内不断反谍,直到德国国内没有外国间谍就可以了。苏联方面只要维持1936年伊始的那多少间谍就可以了,不要再派新间谍,那会损失两国关系的,得不偿失。注意对一国的情报职业每十天左右才能进行一次。

3.国内政策方面。国内政策每年才能调整一次,一定要珍惜机会。主要调整路线是由“自在市场”给“中央规划”路线,以获取最为真贵的产能值(IC),最多可以加25%的产能,产能是德意志战争机器的根本。

4.部长任命方面。一定要任命那位IC+10%的部长,安全部长人选方面,初期可以定为“消费品需求-20%”,以减少消费品对IC的占有率;占领了英法后可以改为“外国IC+15%,消费品需求+10%”的那位,以获取更多的国外IC值。其他部长不必更换了。注意每更换一次部长,国内不满度会进步1个百分点。

5.外交方面。必须保持和苏联的关系。把大量的剩余金钱用于迅速进步苏德两国关系上来,不断影响苏联的政治倾给,直到上限200为止。这么做一箭双雕,一可以减少苏联宣德的概率,二可以降低和苏联贸易的价格。不给苏联加派间谍也是这个目的。

6.产能分配方面。可以设为自动分配,优先思考更新和补充。

7.贸易方面。德国是严重的资源瘸腿国。煤炭资源特别丰盛,体现在游戏中就是能源一项特别富裕,然而钢铁、稀有金属和石油却总是入不敷出,尤其是石油资源基本没有。今后随着IC的增长和战争的深入,资源消耗量将会不断增加,贸易的效率同时会降低,那时这些贫乏资源将更为棘手,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早作储备。一定不要自动发起贸易,要手动进行。初期选择保加利亚和丹麦两国作为交易对象,用能源换取金属、稀金、石油和少量金钱,这两国的价格相对较低,资源实在紧缺也可以卖一些补给,但仅限于1936年,由于之后再卖补给会占用大量的IC,从而抑制了生产和更新。有了这点富裕的金钱就可以影响苏联的政治倾给,迅速把苏德关系提高至200,交易价格就到了最低点,这时苏联就成为了德意志战争机器的资源仓库。把全部的富裕能源都用来和苏联交易,换取稀金、石油和金属,最好把苏联的全部供交易的稀有金属全部买下,这么做即满足了自己的稀缺资源储备,同时也能减少后期最大的敌人--苏联的一项重要战略储备,使之发生资源偏科的现象,从而抑制其生产。总之从1937年开始至1939年9月战争打响这段时刻里,必须时刻保持金属、稀金、石油三项贫乏资源的正增长,为战争做好储备,同时控制苏联的稀有金属储备,使之无法出现正增长。

8.科研方面。影响科研时刻的影响有四:一是科研小组特长和项目标准的吻合程度,二是科研项目的历史出现时刻(最好不要提前一年以上进行研究),三是是否有蓝图,四是科学家的能力高低。德国的科研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国内汇集了各方面全球级的科学家和科研单位。怎样合理调配他们的科研进程?这真是一项既复杂又享受的事。首先必须保证在任何的时刻段里都没有闲置的科研位置,五个科研位置随时都在职业,这很需要玩家的细心。科研顺序难题,按照工业研究-兵种-学说的顺序相对有利。再次是科研重点难题。在科研路线上要突出重点,不可以全线杀入,1941年以前的重点科研项目是:农业生产系列,机器装配工艺系列(可以减少武器的生产时刻),步兵系列(包括步兵、摩步、山地、陆战队、炮兵),坦克系列(重点在中型),航母和战列舰及相关学说(不包括早期航母),飞机系列(重点依次为战略、截击、支援、护航、空运及相关学说)后勤补给学说。下面简要剖析这样选择的缘故:

(1)农业生产系列。兵源是德国的完全弱势,必须优先进步,我倾给于在1936年就开始研究那个发明于1945年的“先进农业”,虽然花费了三年的时刻,然而反正前三年的科研位置不紧张,而且在1939年就实现了“兵源+5%”目标,对今后的战争大有裨益。

(2)机器装配工艺系列。该系列发明于1940年左右,然而由于优势太明显,我倾给于在1939年就开始研究,这样时刻损失不大。

(3)步兵和坦克。这是必要技术,也是德军赖以成名的根本。鉴于英法陆军以步兵师为主,我倾给于加强炮兵的研究,而言败反坦克系列,以获取对步兵的更大杀伤力。至于防空,我认为应该以动态防御代替静态防御,即运用截击机,而不用防空旅和地面防空炮。

(4)航母和战舰。开始我就说过,言败航母主攻潜艇是德国的历史失误,幸好游戏中有了这样的弥补机会。有人说航母很垃圾,这我不能赞同。举个实例来说,我曾经在1840年6月和英国在北海西部展开了一场空前大海战,英国的实力是3航母-13战列-3战巡-15重巡共70艘舰艇加一定量的空军,我只有4航母-2战列-2战巡-4重巡共27艘舰艇加上6战略-2截击-2支援的强大空军,海战持续了20多天,战果是我损失2航母1战列2战巡,还剩15艘,空军无损;而英军基本上损失殆尽,全部主力舰全部沉没,只剩下19艘小型舰仓皇逃命。我方剩余的两艘航母全部升至五星,击沉记录上写满了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的名字,那个爽啊!这种航母+战略+支援的组合在海战中是可以创新奇迹的。

(5)飞机系列。战略轰炸机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轰炸可以制空,作战距离远,用途广泛。相对有争议的是支援和截击。有人觉得这两种飞机的作战距离短因此言败了它们,改为进步海轰和通用机,这个见解我不赞同。武器赖以成名的基础是杀伤力,AK-47、B-52的长久不衰极好的说明了这点。英伦空战中不断击落皇家空军飞机的德军飞机是啥子?就是梅赛施密特(Me-109)截击机;苏德战场上令苏军闻风丧胆,趴伏地面不敢动的轰炸机是啥子?没错,就是斯图卡,学名叫作容克87(Ju-87)系列近距支援俯冲轰炸机。他们是德意志空军的骄傲,在游戏中也是如此,攻击力大,通用性好,唯一缺点就是作战距离短,但这点在机场密布的欧洲战场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把截击和支援作为仅次于战略的空军科研重点,个人认为既符合历史,又有很好的价格。

(6)后勤补给学说。越到后期战线越长,补给就成了大难题,应当未雨绸缪,才不至于发生莫斯科城下的悲剧。

有些费时费力又效果很小的科研项目是应该言败的,比如原子弹系列、战略轰炸机系列等。

9.生产方面。生产的秘籍在于前瞻性,就是现在生产明年要用的物品,近期用不着的物品就暂不生产。有那么多物品可以生产,可是供生产用的IC就只有区区100多点,这是1936年的德国遇到的一大障碍。由于战争要到1939年下半年才会打响,大家有充足的准备时刻,那么大量造工厂迅速提高IC值就成了最有长远眼光的行为,要了解每个工厂代表1点IC值,如果算上部长和政策的加成,将获取1.3以上的IC值!下面是1936年至1941年的生产简述:

1936年----在全部已有工厂的省份兴建新的工厂,兴建数目是:已有1-5个的地区建1个,已有6-10个的地区建2个,已有11-15个的地区建4个,柏林建10个。这么做既增加了工厂数目,又使工业区更加集中,便于防守。全年下来就会新建20来个工厂,同时也不会有剩余的IC值干别的了。

1937年----随着新建工厂步伐的减慢和IC的增加,已经有了用于扩军的IC值了,这时扩军的最好选择是海军主力舰。由于它们耗时最长,就同时造4航母2俾斯麦吧,剩余的IC都用来造战略轰炸机。

1938年----对奥地利和捷克的吞并进一步扩大了IC,现在应该有300多点了吧,终于到了扩充陆空军的黄金时节。大量出装甲师、步兵师和飞机。

1939年----进入了更新的密集年份,可用于生产的IC变少了很多,然而生产任务依然繁重。主要集中到卫戍师、炮兵旅、宪兵旅、陆战队、运输船的建设上来,积极准备占领波兰、法比荷后的维持职业和登陆英伦。

1940年----在进行吞并英法和北欧的作战要开始积极准备对苏作战的陆空军了,要了解苏联有190多个师啊。

1941年----又一个更新的密集年份,但大家的IC值已经达到了500多点,超出苏联一倍以上,但这时大家的兵力被大量牵制于英伦的反游击战中,实力不足以和苏联抗衡。因此这一年的生产目标还是陆空军。思考到一旦和苏联开战,苏联一下子从资源仓库变成了对手,大家的石油会严重告急,因此先拿下罗马尼亚的那个日产37石油的省份是个不错的选择。

1.闪击波兰。1939年8月末发生了德国和盟国开战的事件,全球大战打响了。东线的首要目标就是迅速灭亡波兰,腾出实力支援西线战场。闪击波兰特别简单,只要有两个装甲军团加少量空军采取钳形攻势,步兵师及时跟进的战略,将波兰的边境守军20个师合围在边境地区并加以歼灭就可以了,勿使他们撤回华沙。歼灭了波军主力,华沙唾手可得。吞并波兰,1个月足够了。两个装甲军团的编制,提议北集团为2指挥部-5装甲-5摩步,南集团为1指挥部-6装甲-5山地,别忘了带上工兵旅,以加快渡河速度。

2.吞并法国。根据历史,德国在闪击波兰、策略北欧期间,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在“绥靖政策”的引导下,西线发生了“静坐战争”的现象,法国战役直到1940年4月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进军色当才正式开始。但在游戏中似乎不是从1939年9月开始,西线战争就没有停止过,法军趁着大家的主力在东线闪击波兰期间从马奇诺防线大举出击,进攻德国的西部工业区。然而这时大家在西线的兵力相对少,只有20-30个步兵师和少数坦克师,不妨仿效主席的“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包围歼灭”的战略,集合重兵在斯图加特、萨尔布吕肯工业区,而放空工厂稀少、防御薄弱的的弗莱堡至慕尼黑一线,法军就会脱离马奇诺防线而大举涌入这些地区,这等于言败坚城,钻进了大家的口袋,南面的瑞士由于没有参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家包围入侵法军的南路军。当大量法军进入了德国南部后,大家就可以集中斯图加特军团这一西线绝顶生力军抢占弗莱堡,切断法军退路,随即派大量空军袭击失去补给的入侵法军,往来两三次,法军在马奇诺的有生力量就所剩无几了。运气好的话可以直接突入占领马奇诺,但我更倾给于尊重历史,用歼灭完波兰主力的两个装甲兵团回师西线,绕过马奇诺灭亡法国。

3.登陆英伦。这是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务,但在游戏中大家就可以让它发生。历史上德国未能登陆英伦,主要缘故在于没有和英国抗衡的舰队,没有制海权,登陆也就无从说起,只好把空军投入到不列颠空战这一无底洞中去。游戏给了大家翻盘的机会,就是早早开始海军的建设,把战略目标首先放在夺取制海权上来,通过海战消灭皇家海军主力,空军言败对伦敦的战略轰炸,转为全力协助海军作战。消灭了皇家海军主力,登陆英伦才顺理成章。早早下手组建以航母为首的海军和以战略轰炸机为主的空军,在法国战役期间海军成型,吞并法国后马上把全部海空军集中起来在德国近海和英国决战,前面的实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灭掉了海军主力,空军进入休整,海军开始炮击距离伦敦最近的诺维奇登陆场。选择诺维奇作为登陆场有四大好处。一是离德国近航程短;二是紧挨着伦敦、谢菲尔德、伯明翰、利物浦四大工业区,而且和伦敦之间并无河流阻隔;三是从中部斩断英伦,可以使南北失去联系和补给;四是该地区有壹个仓库,可以使登陆部队迅速得到补给。因此诺维奇省是英国的真正软肋,是不折不扣的最佳登陆点。等到空军恢复完毕,登陆战开始。空军全力攻击诺维奇守军,随即派出第一登陆梯队,以陆战师为主,另外配有装甲师和炮兵,以加强登陆场的防守,防止被其他几面的英军赶回大海,很顺利拿下诺维奇登陆场。登陆艇马上运来第二波陆军,海军转为炮击谢菲尔德省,空军开始轰炸四大工业区。第二波登陆成功,马上进攻工业区。攻击工业区的顺序,有人提议先打伦敦外围,而后包围伦敦以取得围攻效率,在我看来这不是好选择,只要我方登陆兵力是伦敦的4倍以上,就可以全力进攻,损失在所不惜。如果把伦敦周围的兵力都赶到城里,让他们聚拢成团防守坚城,时刻势必拉长,补给会出难题的。由于英伦本土陆军不多,加上诺维奇的仓库储备不充足,因此上岛的部队数量只够突击伦敦就可以了。占领区的游击队活动主题特别猖獗,因此后期上岛的步兵最好是带宪兵旅的卫戍师。占领了四大工业区,英国就被拦腰斩断了,这时再派陆战队从爱登堡登陆,截断英军主力从谢菲尔德的北上退路,随即歼灭英国中部的英军主力,这时诺维奇的补给就基本告罄了,英伦战役也基本进入了打扫战场的阶段。要注意英伦的每个省都必须有部队占领,这样既可以反游击,还能够防止英国从加拿大和非洲调援兵从头登陆。英国本土沦陷后,英法两国的IC加起来都差点100点了,后续战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